首页> 资讯> 详情

这种虫子咬人后可致发烧腹泻脑炎,现在正是高峰期

2023-06-22 18:56:18 来源:中山六院

“这种虫子能携带80多种病毒、10多种细菌、20多种立克次氏体、30多种原虫等多种病原体,堪比‘潘多拉魔盒’。”

端午在即,想来大家纷纷计划外出玩乐。外出旅游虽然好,蜱虫防护不能少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近日,有报道称浙江杭州一家4人陆续发烧、腹泻,出现白细胞、血小板骤降,严重程度不一。最早发病的82岁外婆已不治身亡。妈妈到院时被发现有病毒性脑炎等严重合并症,无法与人交流。据了解,他们患有“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”(SFTS),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(又名大别班达病毒)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

蜱虫是造成这场人间悲剧的罪魁祸首。它能携带80多种病毒、10多种细菌、20多种立克次氏体、30多种原虫等多种病原体,传播百余种人畜共患疾病,其中包括SFTS。据悉,神经系统症状、年龄、病毒载量和胃肠道出血,是影响SFTS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。随着天气变热,户外活动增多,被蜱虫叮咬、染病者可能进一步增加。这家人的经历还显示,SFTS可以“人传人”,健康人接触患者体液、血液后可能染病。

蜱虫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,每年4月到9月是蜱虫的活跃期。考虑到其携带致病菌的几率、实际发病数等,民众尤其是年轻人,不用过于担心,也无需为此改变出游计划。

小小一只虫,体内会养毒

蜱虫并非天生带毒,而是一个转运病毒的“媒介”。作为一种吸血动物,蜱虫会在生命周期中不断寻找宿主吸血,猪牛羊马兔猫狗……来者不限。据了解,蜱叮咬动物后,动物体内的病原体进入蜱体内。待其叮咬人体,病原体便会进入人体,可能引起人类患病。

目前,这种嗜血的小虫已经爬遍中国。除了荒郊野岭,深山老林,小区楼下的低矮灌木,周末郊游的小溪边、草地旁,都可能与之相遇。

我院皮肤科主任吴良才表示,中国蜱虫叮咬的发生率比国外明显低得多,主要发生在林区、牧场。近年来,野外露营等户外活动增加,叮咬事件也随之增多。

各地均有蜱咬后致病报告。吴良才介绍,老年人、青壮年、儿童都时有发生。另外,蜱虫叮咬的主要问题是疾病传播,我国常见的包括莱姆病、蜱传脑炎(森林脑炎)、SFTS等。

据了解,我国黑龙江省关于森林脑炎的最早记录始于1952年,病死率一度达到25.72%,即每4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。吉林省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及新疆地区都是森林脑炎流行高发区,西藏和云南等地也有感染病例。其病程一般为2-4周,无特效治疗药物,体温正常后症状逐渐消失。

有关数据显示,安徽是蜱虫叮咬高发地区。安徽疾控调查发现,当地蜱虫带毒率在1%左右。也就是说,100只蜱虫里,可能有一只“包藏祸心”,其中以“大别班达病毒”多见。

经考据,2009年春夏期间,我国中部湖北省和河南省山区、丘陵的农村报告一种新的传染病,当时病因不明,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烧、血小板减少、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症状,重症病例出现多器官衰竭、出血、休克等。该疾病被命名为SFTS。

据了解,SFTS主要表现为骤起的高热,伴随呼吸道、消化道症状,继而出现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,可有出血表现。目前没有特异性疗法、也没有疫苗,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。

多种蜱虫的唾液含有神经毒素,叮咬后还可能引发蜱麻痹,偶尔会造成过敏反应。蜱麻痹很少见,通常发生在蜱虫附着并吸血4-7日后。最初的症状通常包括感觉异常、乏力和无力,并可能进展为步态不稳,之后可能出现呼吸麻痹等。吴良才表示,蜱瘫痪多见于儿童。

我被蜱虫咬了,该害怕吗?

蜱虫传播疾病不同,预后不一。

据考证,1985年,我国首次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莱姆病。神经系统损害是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。其中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,至二期、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。一些患者可能出现后遗症,如持续数月的头痛、肌肉骨骼疼痛、关节痛、认知障碍和/或疲劳等。先前有神经系统受累者也可能发生轻度但永久性损伤,出现面神经麻痹、运动或感觉障碍。

森林脑炎和SFTS患者大多预后良好。部分森林脑炎患者会出现后遗症,包括认知语言障碍、头痛、脊神经麻痹等。少数SFTS病例病情危重,可因休克、呼吸衰竭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。

近年来,大家看到不少蜱虫叮咬青壮年的新闻,或许会误以为这可能是“青年病”,发病逐年增多。事实恰恰相反。叮咬致病在老年人居多。很多患者是在野外工作中,如在上山采茶、务劳时被叮咬的,感染人群以60岁以上者多见。而且,感染后出现危重症、死亡的也以高龄、伴有基础疾病者居多。

据了解,2009年,商城县共出现87例SFTS病例,其中5人死亡。有分析指出,这也和当时中国农村患者经济条件差、就医率低等有关,容易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。

受到被蜱虫叮咬的患者时,医务人员首先找虫子。如果还在人身上,第一件事就是取下来。如果患者比较紧张,还会加做一个血常规检查,并建议其1-2周后复查一下血常规。结果都正常,就说明没有感染病原体。诊断SFTS也较方便,做病毒核酸或抗体检测即可。

网络上也有“教程”,指导大家如何自行去除蜱虫。重点是用酒精喷洒,然后用镊子尽可能地贴着皮肤,最大程度夹住蜱虫头部,缓慢向上提拉。要尽量避免蜱虫吸血的口器残留体内,这或能降低感染、致病风险。

“一定要轻轻地取出来,这个是重点,不能生拉硬拽。”吴良才表示,取出后可以在叮咬部位局部涂抹碘伏或酒精,进行消毒。

网上还有不少“防蜱虫叮咬”攻略。吴良才介绍说,去户外时,可以穿长袖长裤,必要时用高帮袜子扎紧裤脚。对两岁以上者,可全身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水。避免在草地、树林等户外环境下久坐。

从户外回家后,更换衣服并检查身体和衣物有无藏匿蜱虫,重点检查部位包括腋下、耳周、脐部、大腿内侧、脚踝、头皮等。

本文指导专家

皮肤科 吴良才 副主任医师

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皮肤科主任,副主任医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,博士后合作导师。

学术任职:国际皮肤科学会会员;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皮肤科分会副会长,色素病学组组长;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海峡两岸分会常委;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;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皮肤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,色素病学组组长;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治疗学组副组长;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皮肤性病学管理分会常委。

学术专长:对皮肤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尤其擅长白癜风、痤疮、病毒疣、色斑、胎痣、瘙痒性皮肤病等的治疗。在重型药疹,天疱疮,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丰富的抢救经验。先后主持、参与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;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,第一或通讯作者高水平论文25篇。

出诊时间:周一全天,周二下午,周四下午(痤疮专家)

责任编辑:唐小雨

初审:戴希安

审核:乐虞莹、简文杨

审定发布:李汉荣

内容来源:“医学界”公众号

关键词:

上一篇:焦点快播:平安产险宁波分公司:开展“一老一少一新”金融宣教行动
下一篇:最后一页